当前位置: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

ChatGPT对中产阶级的潜在影响

2023-08-21

近期,我阅读了两篇引人深思的文章,引发了我内心的不安和担忧。首先,有一篇来自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智联招聘的研究报告,探讨了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在替代就业领域的潜在影响。报告得出结论,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型语言模型有可能替代大部分白领和知识型工作。

 

另一篇文章则是数据专家陈沁在财新发表的文章。他对中国的1639种职业进行了深入分析,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职业领域的替代率最高,尤其是在翻译、保险核保和剧作家等领域,这三类职业的工作内容中有超过90%可以被AI替代。

 

此外,与美术、图形设计、视频制作等领域相关的职业,如视觉传达设计师、装饰美工、美术编辑和广告设计师,其工作内容中超过80%的部分也有被AI替代的可能。

 

不仅仅是偏文科领域,连如今理工科领域中最高薪酬的程序员,也有将近75%的工作内容面临被AI替代的风险。在极端情况下,企业未来或许会裁减约70%的程序员,仅保留最精干、最具创新能力的一批人员。

 

两篇文章都指出,本轮生成式AI对白领工作的影响最为显著,特别是那些涉及“信息处理”和“数据处理”的工作。相较之下,蓝领工作和服务业的影响相对较小,这包括绿化工、保洁员、按摩师、面点师等职业,几乎不受到影响。

 

研究人员发现,那些需要人类经过艰苦学习获得的技能,更容易被AI替代。而人类天生具备的能力,AI则很难模仿,比如按摩师、保洁工等需要复杂动作的职业,以及秘书、管理者等长期与人交往的工作,都不容易被AI取代。

 

人类的社交能力和身体动作已经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演化,AI很难洞察其中的奥秘。然而,大部分现代职业都在工业革命后产生,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并非与生俱来,这正是AI展现出强大学习能力的领域。

 

那些需要不断成长的职业正面临着AI的威胁,而这些职业通常是中产阶级的支柱。

 

与许多科幻作品中所描绘的情形不同,ChatGPT的出现颠覆了我们对底层工作最易被机器替代的看法。技术的进步与科幻作品所构想的未来存在巨大差异。直到今天,美国尚未能够制造出能够取代搬运工的人形机器,然而GPT却已经在文员、翻译、律师、会计、程序员等领域展现出了与人类媲美的表现。

 

中产阶级的衰落,似乎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。在美国,这一过程已经开始。

 

随着GPT-4的推出,OpenAI发表了一篇论文,阐述了这场技术革命对社会的影响。他们预计,随着大型语言模型的普及,将有80%的美国劳动力受到影响,其中有10%的工作将被AI替代,同时还有19%的劳动力将失去一半的工作。值得注意的是,工资较高的职业更容易受到替代的影响,这种趋势在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后逐渐减弱。大型语言模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产阶级。

 

目前已经出现了两个具体案例。例如,数据标注员最初是一个新兴职业,在2022年才被列入《中国职业大典》。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标注和加工图片、文字、语音等原始数据。然而,随着GPT的出现,人工数据标注员迅速被替代。OpenAI的实验显示,GPT的数据标注结果与人工标注结果的相似度达到81%,几乎一致。同时,GPT的标注成本远低于人工标注。

 

以GPT-4为例,标注4万条内容,每次标注100条,只需要400次迭代。使用GPT-4的模型,每标注100条内容仅需0.12美元,总成本不过48美元。相较之下,人类数据标注员要完成4万条内容的标注,至少需要1万元,且需要一星期时间。而GPT仅需半小时,即可完成与人工标注几乎相同质量的工作。这一案例表明,生成式AI迅速取代了人工标注员的工作。

 

近期,好莱坞发生了规模空前的编剧和演员罢工,AI应用的影响也在其中。这次罢工是美国编剧工会和演员工会自63年来首次同时罢工,其核心问题正是AI对就业的影响。编剧担心自己的剧本被AI取代,而演员则担心“数字人”将取代他们,特别是群演的工作空间将被大大压缩。AI已经在美国实际地开始侵蚀中产阶级。

 

尽管现有研究表示大型语言模型尚未对中国的就业市场产生冲击,但这可能是滞后效应。美国作为AI的发源地,其对AI的开放程度和监管程度最低,因此最先受到了影响。然而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没有人可以幸免,这种影响最终也会传播到中国,对中国的未来产生深远而颠覆性的影响。

 

不久前,我与媒体人曾航进行了交流。他提出了一个最坏情况的设想:生成式AI大规模应用,取代了超过一半的白领工作,却未能创造出足够多的新工作岗位。

 

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技术进步一定会创造新的岗位。在不同的时间段,技术可能创造岗位与消减岗位的趋势各不相同。工业革命后,机器的迅猛发展导致大量工人失业,这些工人因找不到工作而破坏了机器。从90年代开始,人工智能(自动化)的发展使得许多欧美工人失去了工作,这也让美国蓝领工人的“一个房子、两个孩子、两条狗”的梦想破灭。

 

历史也显示,新技术的发展往往会扩大贫富差距,美国的历史正是如此。70年代,美国中产阶级约占人口的70%,而如今这一比例不足50%。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前1%的人手中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加剧。

 

近两年,美国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始大规模裁员,特斯拉的埃隆·马斯克将Twitter的员工从8500人裁减至1500人。马斯克发现,即使裁掉80%的人员,工作仍然能够正常运转。这表明许多员工实际上是“冗余人员”,并未创造真正的价值。高薪只是一种变相的腐败现象。(国内的阿里等大厂也纷纷效仿马斯克)

 

开发出ChatGPT的OpenAI团队只有375人,然而该公司的市值却高达270亿美元。虽然过去高市值往往与大公司相对应,被称为“大厂”,但OpenAI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,证明小公司同样有可能创造奇迹,只需拥有几个“超级个体”。

 

未来,公司的主流可能会演变成由少数“超级个体”支撑的超级企业。AI让强者变得更强,一个人能够完成数十人的工作。这种模式可能导致社会二极分化加剧,少数精英与广大贫困人口之间的金字塔结构会更加明显。中产阶级可能会消失,民主的基础可能会变得更加脆弱,社会上可能会存在大量“冗余人口”,他们只能依靠政府救济生存,过着在娱乐中虚度光阴的生活。这样的现象在美国已经初露端倪。

 

只要我们不断地“投喂”材料给AI,它就能够持续学习白领职业的技能。曾经引以为豪的专业知识,可能在未来变得毫无价值。曾经高薪聘请的白领也有可能成为新的贫困阶层。类似工业革命时期被淘汰的工匠阶层,被全球化和自动化取代的美国蓝领贵族,以及被市场化替代的国企下岗工人一样。

 

那么,未来什么样的人会更受欢迎呢?我认为有三类人。首先是从事低端服务行业的人,他们的工作动作过于复杂,AI难以模仿。其次是具备创新能力的人,这样的人在各个时代都是少数。最后是那些具备“全才”能力的人,他们擅长社交和管理,在机器能够胜任专业技能的情况下,他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设定目标并引导机器实现这些目标,这需要想象力和洞察力。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将变得更加重要,情商和人际关系将变得更为突出。

 

与工业革命时期那种分工明确的模式不同,AI将替代许多执行层的工作。未来,成功将属于那些具备领导能力的人。这种路径对于擅长“执行”和“模仿”,但缺乏个性的东亚国家可能并不友好。

 

在历史大潮下,世界将迎来一轮新的变革,每个人都将面临时代的考验。对于有意识者而言,现在就是“早做准备”的时候,学会利用AI,锁定那些难以被替代的职业,不要在这场技术变革中掉队。